當我放逐自己到美國遊學一年之後,我帶回了一件爸、媽最想要的禮物。就是向他們宣布:「我把自己嫁出去了!」。而決定婚禮會在美國舉行時,他們也各自給了我三件很棒的禮物。
爸爸慷慨的說:
-
「去美國的機票我出!」(3張機票,很貴哪!)
-
「親朋好友送的禮金全數送你當私房錢!」(喔!爸教我得留著私房錢!)
-
「我將牽著你的手走進禮堂!」(我們家從來不去教堂的,但牽就在美國舉行婚禮方便,老爸破例為之)。
媽媽溫韾的交給我:
-
「Georg Jensen的青金石別針」(媽媽為我們兄弟姊妹各準備了一支做為傳家寶)。
-
「 一條花了她很長的時間才織好的大床罩」(那是她的壓箱寶)。
-
「 她會到美國參加我的婚禮」(從不出遠門換床就睡不著的她,也為我破例)。
「Georg Jensen的青金石別針」Erin 圖
這六件禮物,每一件都令我感動,但其中我想拿出來特別介紹的是那床用鈎針織成的大床罩。
媽媽用一種類似拼花概念的方法組成了一件雙人床罩,一朵一朵花樣單獨鈎織而成,最後再拼接成一大件。困難度並不太高,但就媽媽50歲以前辛苦持家的生活程度而言,想做一件自己有興趣的事,本身就是一種奢侈。而這一件作品是她偶而偷出了一點點的空閒,一點一滴拼湊出來的。鈎針一直是她的最愛,手巧的她,小東西在她手上也就是變、變、變就能變出來的事,但是這件龐然大物,可就花了她不知該如何計算的時間才完成的。而且是唯一的一件。四個孩子中,姊姊聰明優秀、氣質好,弟弟英挺俊拔、人人愛,妹妹可愛精明、口才佳,而我是唯一動手比動腦多的孩子。媽媽把它送給我,她覺得我能懂。確實,我也在日後不小心為自己做了另一件嫁粧(除了那件無緣穿上的禮服外)~Amish海芋拼花床罩。
說到拼花,不得不談談它的歷史由來。談到歷史,又不得不講講Amish。
拼花(Quilt)最早在12世紀就有,它一直是各民族在有限的資源下,因捨不得丟棄的舊衣物再次利用的創意產物。其基本概念就是以各式衣物上的花紋布及素色布,剪成不同幾何形狀、尺寸大小,拼湊而成的作品。其中包含了美學、色彩學、幾何學、及縫紉技巧。大致材料以棉布或毛料為主,分面布、夾層及底布三層,一般拼花設計多以面布為主,但有時底布也會有設計。夾層有薄棉墊、羽絨、毛墊或人造纖維墊,多種選擇。三層需用線縫固定在一起,有時依幾何圖形繞邊固定,有時以自由圖形固定,一切依拼圖設計及個人喜好而定。作品的邊緣(四邊或不規則邊)通常以包邊方式處理。
玩Quilt最有趣的地方,就是,即使你只會一種幾何拼法,利用這個片段,只要上下左右轉個方向拼接、顏色位置換一換,就可以呈現不同的面貌,也經常有意想不到的驚喜。好比玩萬花筒,無限想像空間。以往成品多以床單組或被子為主,後來因縫紉車的發明,縫製速度及技巧更上一層樓,就漸漸發展出以裝飾品(尤其是大型璧畫)為最高挑戰目標。在我居住的矽谷(Silicon Valley),加利福尼亞州(California State)、聖塔克那拉縣(Santa Clara)的會議中心(Convention Center), 每年10月中旬都會有一次非常大型的拼花展(Pacific International Quilting Festival )。每次都有週四-週日4 天的行程。其精彩程度,更勝於名畫展,往往令人嘆為觀止。它成為我每年必定朝聖的地方。全美各州也有大大小小不同單位所辦的展,很值得參觀。
1、2、4都是我的車缝作品,只有3是半車缝半手缝,5、6則是富美婆婆的手缝作品
由於Quilt的組成方式特別,可由同尺寸但不同設計的片段組合而成,於是成為很多團體號召做公益的點子。最好的例子就是當年「南北戰爭」時,做來送給兩方戰士的軍用被,正是由一大群人共同完成的典範。
我遊學所處的Akron,Ohio(俄亥俄州),是個Amish集居的鄉鎮。我有幸身處於此,讓我對Amish的拼花藝術有了粗淺的認識。而真正的大本營卻是在蘭卡斯特市(Lancaster),賓夕法尼亞州(Pennsylvania State)。如果你對Amish不熟悉,我建議你去看一部叫「Witness」(證人)的老電影,那是由老牌明星Harison Ford(哈里遜.福特)所主演的一部愛情小品。故事拍攝地點正是賓州Amish大本營。
Amish是一群由歐洲移民到美洲的人,他們因共同信仰和理想,一直奉行簡約、環保的生活方式。沒有任何非人力的機器及產品,最大的特點就是沒電。馬車是他們的交通工具,衣物、織品及食物一律自給自足。住在那兒,有一種進入桃花源的味道,在現代這種電子產品充斥的年代,Amish一直是用一種很另類的方式在傳承他們的理想國。
我的Amish海芋床罩,正是遊學那年的寒假,參加賓州寄宿家庭招待各國留學生「認識Amish」一週的文化營隊時,意外獲得的一件禮物。